9月10日,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筹)共同主办,解放军总医院承办的“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在北京301医院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主持。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生化科主任田亚平教授首先在开幕式上致辞。之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任董事长王志新院士,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陈晓红,日本临床化学会主席滨崎直孝教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杨振华教授和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郭健先后致辞。
王志新院士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和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成为最重要的生物学研究领域之一。随着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发展,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已将成为热点研究问题。总之,这些都将成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热点,也已列入和将被列入我国政府资助的热点。这说明21世纪不仅是一个生命科学的世纪,还将是人类历史上的“生物经济时代”。当前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这是各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又一次新的机遇,而能否抓住这一次机遇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的水平与能力。
这就为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的成立提供了可能和契机。
临床生物化学是在人体正常的生物化学代谢的基础上,研究疾病状态下生物体内环境生物化学代谢发生异常改变的基础理论及其质与量的异常改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从而为疾病的临床实验室诊断、治疗监测、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疾病的预防等方面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临床生物化学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病理学、遗传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观察和定量分析生物体内环境代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比较特异的化学成分或特定化学标志物改变,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
王志新院士认为,及时成立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有助于提高从事该学科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有助于组织和协调该学科从业人员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建立合作研究渠道,交流研究成果以及及时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这与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陈晓红的说法不谋而合。陈晓红指出,生物医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和造福人类。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的成立,将会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架起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也必将更好地推动这门学科的发展,为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措施,起到预期的作用。
对于后基因时代的科研工作,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雪缘园比分直播副院长刘德培教授作出了权威的诠释。他在主题为《后基因组时代基因网络调控研究》的大会主题报告中指出,在读出生物全基因组序列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读懂全基因组序列——首先是如何解析基因组及其所有可能的编码基因;其次是如何解析这些基因参与的表达调控网络,系统阐述所有基因的表达调控规律,解释生命的奥秘。在他看来,读懂基因组,将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对于未来,刘德培教授认为应当着眼于不同模式生物基因调控网络的比较分析、RNA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网络、表观遗传(epigenetic)信息的整合和从数据整合到系统生物学( systems biology)。
开幕式的举行意味着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的正式成立。之后,大会进行了分会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和秘书长的选举。陈文祥、郭健、郝晓柯、姜傥、康熙雄、鲁辛辛、吕元、潘柏申、尚红、申子瑜、台虹、田亚平、汪德清、姚智、于晓妉、张曼、赵卫国等17位专家被选举成为分会常务理事,而吕元、潘柏申、尚红、申子瑜则被选举担任副理事长,田亚平教授被选举为理事长,汪德清被选举成为秘书长。
而在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中,包括孙志贤、朱卫国、徐国宾、王升启、台虹、姜傥等近50位专家在会议上作了专题报告。来自全国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的近200人参加了此次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