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由雪缘园比分直播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中国建筑学会、广东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等单位支持,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华南理工大学、广东院士联谊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花城科技论坛暨国际建筑师峰会·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在广州市城市规划展览中心开幕。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何镜堂、张锦秋、林浩然、魏敦山、程泰宁、罗锡文、刘加平、孟建民、吴志强、陈湘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景中、郑时龄、吴硕贤、常青,雪缘园比分直播外籍院士邓文中,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等17位国内外院士,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修龙、香港建筑师注册管理局原主席严迅奇先生、澳门著名建筑师马若龙先生、KPF执行总监Hugh Trumbull先生等港澳及国际设计机构的代表和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高校建筑学院院长等共100余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爽主持。广州市副市长马文田、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修龙、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吴业春以及何镜堂院士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广州市副市长马文田讲话
修龙说,自2016年何镜堂院士在意大利举行《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建筑设计作品以来,本次将广州市城市发展规划中心作为2017年巡展的最后一站,既是回归,又是新的开始。作为一名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自信心的中国建筑师,何镜堂院士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潜心钻研,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大厂民族宫、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等一大批城市设计作品,为城市留住了特有的历史文脉,既增进民生福祉,又增强人民文化自信。吴业春致辞中表示,何镜堂院士以近80岁的高龄仍然奋斗在建筑领域,爱岗敬业的精神令人敬佩。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而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传承,岭南文化其中体现之一就是岭南建筑。在广州,白天鹅宾馆、花园酒店、南粤王墓博物馆等建筑,以何镜堂院士为代表的华工人对岭南建筑学派的遵循,也是对岭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何镜堂院士在致辞中说,当今处于激变的中国城市,无论建设规模和速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建筑师迎来了一个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但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机遇和挑战并存。 建筑创作需要有一批敢担当、有激情、能创新的设计人才,同时建设一个协同创新的团队,往往是创作一个好的设计作品的重要保障。“几十年来,我坚持探索创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团队,这三方面共同构成我的建筑思想,面对中囯社会巨大的变革和挑战,我以实践来回应,这次作品展,正是这三方面努力实践的成果。”
何镜堂院士致辞
此次展出的作品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等。展览以视频、模型、图片、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何镜堂院士和团队在不同地域环境、文化特征、时代背景之下的创作思考,以及何院士在躬身实践、溯源理论、倾心教育及垂范团队等诸多方面的成就。参观展览后,院士专家围绕“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沙龙,畅谈了对何院士“两观三性”的感受及体会。
院士专家研讨沙龙
3日下午,“花城科技论坛暨国际建筑师峰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何镜堂、郑时龄、孟建民等院士专家结合十九大提出的文化自信这一议题,探讨新时代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香港建筑师注册管理局原主席严迅奇先生、澳门著名建筑师马若龙先生、KPF执行总监 Hugh Trumbull先生等港澳及国际设计机构的代表等约300人出席论坛。
花城科技论坛暨国际建筑师峰会现场
同济大学郑时龄院士在论坛上作了《城市更新》的主题报告,他说,中国的城市更新处于关键性的重构的阶段,城市更新应该是可持续的有机更新,它既是动态的更新,也是物质性的更新和非物质性的更新。城市更新的推动力有大事件,如奥运会、世博会等。还有产业结构重组会带来城市更新,另外旧区改造、城市修补、生态修复、灾害重建、公共空间开发等等都会对城市更新产生推动。随后,张院士以上海为例,分享了上海在城市建设的理念与经验。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孟建民院士作了《本原设计医疗建筑的系统观》的主题报告,他提到,现在中国的医疗改革正处在一个前行的阶段,医疗建设正在蓬勃发展,他以自己团队建设的项目为例,指出设计新医院过程要关注住院的病人、医护人员等各类人群的各种需要,即“全方位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进而提出了强调贯穿全生命周期的所有环节的“本原设计”,主张建筑创作的理性回归,要满足健康、高效、人文三要素。随后,他分别介绍了传统型、高效型、生态型和智慧型四种医学模式的发展,并特别提到超大型医院的建设需要系统性地规划,在观念上和设计方法上进行变革。
邓文中院士围绕“谈创新”这一题目,谈到创新的内涵包括了发明(Inventions)、改良(Improvements)、组合(Integrations)、增值(Increase values)、激励(Incentives)等5个方面,其中发明、改良、组合是创新的定义,增值是创新的标准,激励是创新的动力。而创新首先要提出问题:“为什么(Why)?为什么不(Why not)?假如又如何(What if)?”要向因循的习惯挑战。创新还要有三个先决条件:能力(Capability)、勇气(Courage)和机会(Chance)。不能甘于平庸、困于先例,社会提供机会,也要自己主动寻找机会,创新可以说是从科研连接到创业的一个桥梁,创新让我们做别人不能做的事,创新让我们做事情比别人更好。
何镜堂院士作了“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为主题的报告。他提到,中华文化自古崇尚“和谐”,绿色和谐的人居环境就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而实现绿色和谐人居的美好愿景,需要从构建创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团队三个方面入手。在观念方面,建筑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其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去设计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学建筑先要学会做人,勤奋、才能、人品、机遇缺一不可,同时,建筑师要掌握辩证的思维与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既要有数学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艺术家的形象思维能力,“建筑师的思维,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在团队建设方面,建筑设计是多种学科的交叉和多种专业的协同,只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一起奋斗才能做的出来。
最后,KPF执行总监Hugh Trumbull做了主题为“创新时代中的多层次的城市设计”的报告,用了多个具体的案例和不同的观察视角来分享他对多层次城市建设的思考。
在花城科技论坛暨国际建筑师峰会·何镜堂建筑作品巡展期间,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专程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会见了参加活动的张锦秋、郑时龄等17位院士以及部分知名大师。
广东省委副书记、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会见院士专家
任学锋对各位院士专家表示欢迎,为院士专家对广州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说,广州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尊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城市发展规律,着眼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建设全球引领性城市。科学推进城市总体规划(2018年-2035年)修编,着力统筹空间、规模、产业结构,完善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推进大交通体系建设,优化提升一江两岸三带,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和疏解中心城区功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更干净、更整洁、更平安、更有序的城市环境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目前正建设集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钻石设计等于一体的设计价值创新园区。希望院士专家们能够带团队进驻,将更多好设计、好创意、好作品带到广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院士专家们表示,广州自然禀赋好,山、水、林、田、湖、海、城等形成良好生态体系,发展腹地大,历史文化悠久,包容性创新性强,规划建设管理理念超前、特色鲜明、科学有序,环境干净整洁,空间布局优美,是难得的宜居宜业之城。愿意为广州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贡献一份力量,打造更多具有时代性和文化引领性的建筑设计精品。
此次何镜堂院士“为激变的中国而设计”建筑作品展是继在意大利威尼斯成功举办和在同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名校巡展之后首次回到广州,此站结束后将到美国纽约进行巡展。
(徐晓腾 唐海英 广东院士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