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是一个学生,你们是老师,你们是来考我的。”2009年4月10日下午,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振义教授用谦虚的开场白,拉开了上海院士中心主办的第七期院士课堂的序幕。课堂上,王院士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向华师大二附中和向明中学的同学们介绍了如何坚持不懈、勇于创新,最终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怎样成为科学家”是同学们非常关心的问题,王院士将它比喻成如何将铁炼就成好钢的过程,这与家庭环境、兴趣、机遇、个人的努力和毅力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关,而机遇往往眷顾有准备的人。如在叔父的影响下,出身于农民家庭的英国科学家Fleming投入到细菌学研究中。在他进行葡萄球菌培养时,观察到培养皿中靠近霉菌的一些葡萄球菌的菌落都死了,意识到这种现象可能具有重大意义,于是进行了深入研究,终于在1928年发现了青霉素。后来,他与受父亲影响而从事化学研究的Chain、出身于造船和制鞋业家庭的Florey一起对青霉素的分离与提纯进行了研究,使青霉素得到广泛应用,并荣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同样,虽然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的父母是焊工和护士,但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他对自然界的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1983年,他和毕业于普通高校的Warren研究出胃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并将报告递交至胃肠协会组织举办的会议组,然而报告以没有学术价值被退回,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灰心,反而继续研究,最终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幽门螺杆菌。通过这些真实的例子,王院士总结出拥有良好的出身、毕业于名牌高校并不是决定成才的必要条件,家庭环境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但要成为科学家关键需要对科学有兴趣;要善于抓住机会,勤于思考,敢于提出与前人不同的见解;遇到挫折时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
当被问及如何保持创新能力时,王院士认为对于在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不要轻易放过,要多问为什么,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这样才会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才能保持创新的能力。他认为中学时期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戒急戒躁,争取时间学习基础文化知识,为今后科技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王院士认为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肩负着维护人类健康的职责,他希望爱好医学的同学们可以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课堂上,王院士展示了一幅幅珍贵的照片,讲述了一个个他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同学们从中体会到医生这个职业带给王院士的特殊温情。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王院士认为学习的榜样不一定是名家大师,他建议同学们多向周围的人学习。比如小学时,背书好的同学是他学习的榜样;高中时,书法好的同学是他学习的榜样;如今,电脑技术娴熟的年轻人是85岁高龄的王院士学习的榜样。
最后,王院士勉励同学们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探索,敢于创新,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答谢王院士这位特殊的“学生”。(田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