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记者:李川、魏彧、刘冬梅 时间:2015-03-13
本报北京专电(记者 李川 魏彧 刘冬梅)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如何让中医药做大做强?张伯礼和闫希军代表给出的答案是:以创新为驱动,为传统的中医药赋予新的科技内涵,促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
实现中药科技研究成果无缝转化
在今年1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张伯礼看来,这个项目的核心,就是开辟了中药制药技术升级路径,产学研紧密合作,实现了科技研究成果无缝转化。
“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导致中成药临床定位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张伯礼说,“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经过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及推广应用,构建了中成药临床准确定位、药效物质整体系统辨析、网络药理学、工艺品质调优和数字化全程质控等五大核心技术体系,形成了中成药二次开发模式。”
“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精准研究,也可以说是对每种中成药升级的‘私人定制’。”张伯礼介绍,把药厂车间作为第一个实验室,以解决制约品种做大做强的问题为切入点,研究有了成果马上就转化到生产中去。
据悉,该项目完成的32个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销售额过亿元品种由项目启动时的3个增加到12个,销售额由项目启动时的12.5亿元增加到37.5亿元,累计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发挥企业在创新转型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自主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切实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对此深有感触。
闫希军以现代中药高速滴丸制备工艺和装备创制为例,指出,作为民族瑰宝的传统中药,完全可以像西药那样,实现从提取技术到中试再到大规模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以及在线可控能力。他说:“我们通过集成创新模式,不但为世界医药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剂型,还创造了一套系统制药装备,创新了一种生产技术体系。”
今年两会上,闫希军还提交了关于加快中药材第三方检验公共平台建设的建议。针对我国当前中药材质量监管与检测服务现状,他建议,加快打造一批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中药材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专项研究系列标准体系,建立中药材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系统,构建中药材服务创新体系以及市场运营模式等,为中药材市场良性运行提供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