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记者:周立伟 时间:2015-03-13
2015年2月26日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我国现代光学和光学工程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著名光学家、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的百年诞辰日。他光灿的一生在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周立伟心中充满着美好的回忆。
在中国科学家中,王大珩先生和钱学森先生一样,是属于思想家的人物。思想家是科学家中的最高层次。研究科学,最关键的和最难的是出思想。而王老和钱老,都是出大思想、出大主意的人物。王老在提出“863”“神光”“大飞机”等创意时,在组织科技攻关时,或是在审查科研项目和重大专项时,他总是能看出其中的科学问题或关键问题是什么,指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并出点子(方案)帮助解决。他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又能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是一位最能做学问的科学家。
高尚的人文情怀和博大爱心
王老崇高的人文精神尤为可贵。我认为,他之所以如此有人望,为大家所景仰、所怀念、所崇拜,不仅是他的科学智慧,更主要是他的人文品德和精神。
我们常说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是重视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尊严和权利,关怀人的现实生活,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
王老的一生所贯彻的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对于任何人,无论地位高低,富贵贫贱,都是一样尊重,平等对待。
记得有一次,他回长春光机所作报告时,回忆上世纪50年代初建光机所的艰苦岁月,回忆了与龚祖同先生一起炼玻璃的情景,亲自编教材给技术人员上课,以及研制“八大件”和国防“150工程”攻关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的姓名和事迹,他甚至还说出了那些作出贡献老技工的姓名,而且说,他们是作出大贡献的,没有他们的精细工艺,是达不到仪器精度要求的,他们是对长春光机所有功的。说得那些老技工们热泪盈眶,他们说:“王老真伟大,还记得我们这些最平凡的工人的贡献。”
人间稀有的天才
长春理工大学前校长姜会林教授曾是大珩先生的博士生,他和我谈起王老时,我们一致的认识是,大珩先生是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
王老博览文史哲群书,一有空就学习,即使眼睛几乎失明,他还通过放大镜读报、看文件。他中西交融,文理兼通,写诗作词,还会自编自说表演相声。当神舟六号遨游太空回来时,我去探望他时,他说他对我国航天界这一辉煌成就非常激动,一夜没睡着,赋诗一首,题为“祝贺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计划圆满完成”。他说虽然眼睛看不清楚,但脑子还能用,一整夜在琢磨诗中的词句。诗如下:十几年艰苦拼搏/只见那/精心策划/大力协同/全神贯注/确保无虑/唱一出/ 惊天动地/珠联璧合/节奏有度/丝丝入扣/ 登峰造极/载誉四海/的确是/盖世好戏;亿万人纵情欢庆/又看到/科学发展/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矢致小康/有多位/赤胆忠心/任重道远/人舟共济/步步攀登/凌驾太空/环绕全球 /真可称/航天英雄。
他给我解释诗中不用通常的“矢志小康”而用“矢致小康”的原因,因为前者说的是“志向”,是“将来式”,而后者说的“正在干的”,是“正在进行式”。王老对文章的遣字用句非常考究,一份稿件,他总是反复修改,直到满意才放手。
王老的记忆力强,理解力强,亲和力也强,对人和事物有惊人的洞察力。在这点上,和敬爱的周总理极为相似。人们和他会见交谈后,都被他深深吸引而折服。当我看了“最强大脑”电视节目后,我深信世上确有这样“过目不忘”的人。例如,他与人交往时,能精确回忆若干年前会面时的微小细节。他能说出他当年主持项目鉴定会、论文答辩会以及答辩人和项目的名称等种种细节。即使他到北京后,他也能清晰地说出长春光机所的每一位同事的特长和特点,以及他们的功绩,更不用说科学技术中的单位和量纲了。
新世纪初,我帮他整理“20世纪中国光学工程的进展”一文时,南开大学召开国际光学圆桌会议,他要我到会代表他宣读该文。我在报告时,每一张投影图片就是照本宣科,一带而过,汇报显得干巴巴的;而他在长春作这个报告时,能说出每一个仪器的性能、特点和用途,是谁主持的,如何研究的,水平如何。对于他,每一张投影图片就是一部历史,一个故事,历史在他眼前复活了。
坚决反对“中国光学之父”称谓
王老是一位最能办事、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在主持150工程时,他清楚明白所承担的任务面临的技术关键和问题的所在,清晰了解他周围年轻科学家甚至工人技师们的能力和才干。他总是给人鼓舞和指导,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并在任务中协同一致。
在和同事及学生的相处中,王老的情感最有热力。他性格幽默、外向、合群,同时他又是温柔的、最富于理智的、最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
王老具有热心提携青年、奖掖后学的美德及开放性的精神。他习惯于平等地与同事们,包括他的学生广泛地讨论科学问题,并善于在讨论中抓住他们的思想闪光,尤其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在讨论中,人们往往会感到“如沐春风”,而他给人的教育“润物无声”。他与集体水乳交融,所有的人都深深尊敬他、爱戴他,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把他当作学习的楷模。
王老是中国光学界公认的权威,但他从不以权威自居,坚决反对给他的“中国光学之父”的称谓。光学界的同事一致认为,60年来,光学工程及其事业有大珩先生把舵领航,实为中国光学界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