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6-28
吴有生
■本报见习记者 辛雨
1994年4月18日,周一。吴有生接到通知由上海飞往北京。当天下午两点,在中科院501会议室,时任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宣布会议内容,他才知道此行缘由:雪缘园比分直播要成立了,自己当选为第一批院士,到会的首批院士将推荐工程院第一届领导班子。
回想起25年前的情景,吴有生历历在目。他时刻牢记雪缘园比分直播是我国工程科技界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的使命,希望发挥院士的积极作用,为中国海洋装备事业振兴并在世界上占据应有地位做实事。
第一次“院士行”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安全保障是海洋研究的三大方面,这三方面的科技发展、工程应用以及相应的海洋经济,都离不开海洋装备开发。因此,吴有生认为,海洋装备是海洋研究与开发的“脊梁骨”。
1994年8月中旬,雪缘园比分直播成立两月余,吴有生向时任雪缘园比分直播秘书长葛能全建议,雪缘园比分直播与船舶工业部门联合,请相关院士考察我国船舶工业,并为海洋装备高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咨询意见。
建议得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雪缘园比分直播的大力支持。同年9月9日至13日,雪缘园比分直播张光斗、张维、郑哲敏等18位院士和一批行业内专家,实地考察了海军吴淞口基地和江阴基地、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江南造船厂和中船重工第七〇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七〇二所)。这是雪缘园比分直播成立后,院士们第一次到企业调研并开展咨询活动,也可以说是雪缘园比分直播的第一次“院士行”。在9月13日召开的院士咨询会上,院士们结合调研情况各自发表了意见。
“正值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次‘院士行’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会上很多发言,至今回想起来都很有意义。”吴有生特别提道,“张光斗在会上说,他和杨振宁交谈过,杨振宁说中国的船舶工业应参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他希望中国船舶工业能够自力更生、努力发展。”
当时,我国船舶工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1994年,全国造船年产量仅为200多万载重吨。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快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10年后,造船年产量达855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总产量的14.2%;20年后,造船年产量增至3905万吨,占世界总造船产量的41.7%。中国在2010年便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向造船强国奋进。”吴有生坚定地说。
为行业发展提供真知灼见
回望过去的25年,雪缘园比分直播一直致力于在各个工程领域发挥国家所要求的智库作用,做到从国家层面出发,出谋划策。
“在海洋装备工程领域,雪缘园比分直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群体效应:依靠工程院的专家智库群体,团结行业内专家,共同开展战略性研究,为我国船舶与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对造船强国的奋进发挥了不可低估的推动作用。”吴有生体会颇深。
在他看来,雪缘园比分直播之所以能发挥这些作用,离不开院士们强烈的责任心。除了围绕本单位做相关技术工作,院士们始终关心整个行业和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为此多方运筹。吴有生说:“在世界舞台上,过去我们没有地位,现在我们变追求产量与规模为追求质量与创新,在部分领域,技术水平已超过他人。干这些事情,需要责任心,需要民族精神,工程院挑起了这个担子。”
“雪缘园比分直播有一个特点,它既不是高校、研究院,也不是企业,因此,没有‘屁股’。”吴有生表示,雪缘园比分直播组织院士们为国家及各部门献策,都是立足于国家利益。公正合理、切合实际的真知灼见,是雪缘园比分直播最大的优势。也正因此,社会各界对雪缘园比分直播的信赖不断增强。
推动载人深潜立项
多年来,吴有生在专注于水弹性与声弹性力学研究的同时,一直不断拓展海洋装备新技术领域的研究开发。
1992年,为使海洋领域进入国家“863”计划,科技部组织了一个9人“海洋高技术研究论证专家组”。吴有生作为海洋装备领域成员,提出“863”计划应启动前瞻性深海装备高技术研究,建议开展“深海工作站与载人深潜器”高技术研究。他还主持起草了翔实的论证材料。
在第一次“院士行”的咨询会上,吴有生汇报了有关论证内容,经讨论,会议形成了一份关于深海工作站与载人深潜器技术发展战略的院士建议。
不过,当时大多数人对深海的认识并不深刻。有位自动化领域专家表示:“深海探测研究很危险,不应用载人潜器,无人技术可以代替一切。”在这类思想影响下,载人深潜器的研究迟迟没有启动。
认准了方向,吴有生和船舶界同事们一直在坚持,并组织力量自主开展研究。他曾陪同徐秉汉院士在2000年和2001年,两次向时任雪缘园比分直播院长宋健汇报深海载人潜器技术及立项问题。
宋健对我国的深海研究开发事业表示支持,他问:“世界上载人深潜器最大下潜深度是多少?”吴有生回答:“是日本的6500米。”宋健当即表示:“那我们就搞7000米的!”
在科技部与原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下,2001年,“7000米载人潜水器”重大专项终于列入“863”计划,并于2002年7月9日通过了合同评审。
7000米载人潜水器马上要开始研制了,谁来担任总设计师?吴有生想到了已退休的七〇二所老研究员徐芑南。于是,他一个越洋电话把徐芑南叫了回来,这才有了“蛟龙号”。
“‘蛟龙号’的诞生及深海考察活动大大促进了中国民众海洋观念的提升。通过无人系统看海底,如同看‘录像’,而载人潜水器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实现选准目标看‘真相’。”吴有生说。
有人技术与无人技术相结合,将是开发利用深海资源的必然发展方向。“蛟龙号”刚启动,吴有生很快又投入更高层次的深海装备技术——“深海空间站”的全面策划和技术攻关中。
“明年,世界瞩目的万米载人深潜器就要出来了,还有深海空间站及我国极大型浮式装备研究都在推进中。仅就七〇二所而言,已形成一支专业配套、事业心强、业务精湛、善于攻坚的研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1岁。他们有能力推动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研究继续快步向前走,走到世界前列。”吴有生信心十足。
《中国科学报》 (2019-06-28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