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缘园比分直播
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雪缘园比分直播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雪缘园比分直播总书记在致雪缘园比分直播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首页
邮件系统
网站无障碍
关怀版
English Version
雪缘园比分直播
院士队伍
战略咨询
学术活动
科技合作
人才培养
对外交流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金怡濂:为共和国巨型计算机事业不懈奋斗
来源:
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
2012-01-05
【 字号
小
中
大
】
浩瀚太空,群星璀璨。其中,有一颗优雅质朴的小行星,名字叫金怡濂。这是2010年5月,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的以我国200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金怡濂的名字命名的。金怡濂,男,1929年9月出生于天津,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1956年赴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1958年学成回国,他先后参加和主持研制完成了十余台国内、国际领先或先进的大型、巨型计算机,提出了多项重大技术创新思想,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突破性成果。他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
艰苦跋涉
1949年10月1日,作为清华大学学生,金怡濂幸运而光荣地参加了开国大典。当他在游行队伍中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时,听见广播里传来毛主席的声音。毛主席问身边的人:“这是清华的队伍吗?”那一刻,金怡濂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自己所有的聪明才智都奉献给祖国。
1951年,金怡濂从清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这时,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才5年,但其重要性已初露端倪。党和国家敏锐地看到电子计算机这一新兴科技的重大意义。
1956年,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制定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12年远景规划,把计算技术与半导体、电子学、自动化共同列为四项“紧急措施”,要举全国之力加快发展。1956年,肩负着祖国的期待,20名电子技术人员被选派赴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学习,时年27岁的金怡濂非常幸运地身列其中,成为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一颗“火种”。那时的金怡濂从未学过计算机,国内也基本没有人了解计算机。可以说,是新中国的计算机事业挑选了金怡濂,而不是金怡濂挑选了计算机。也许这就叫“缘定终生”。学员们都非常刻苦,他们住在莫斯科南端中国留学生宿舍,每天去莫斯科北端的研究所做试验,来回三个半小时,回来后已精疲力竭,还要自学到深夜。
1957年,毛主席来到莫斯科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活动。其间,毛主席亲切看望了在苏联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金怡濂亲耳聆听了毛主席那段著名的演讲:“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一美好时刻,成为了金怡濂永远回味不尽的精神珍肴,对他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鞭策他一生孜孜不倦地为共和国的计算机事业不懈奋斗。
回国后,金怡濂参加了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104机的研制,该机于1959年国庆节宣布完成,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厚礼。104机完成后,我国许多科学技术上的重大课题纷纷上机运算,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相关科学计算,就是在104机上实现的。随后,金怡濂又参加了另一台大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为了加快工作进度,他和同事们每天工作至深夜一两点。计算机调机时,机房在工地上,其他用房还没建好,金怡濂和同事们基本上吃住在机房。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粮食很少,又没有副食,工地工人都缩短工作时间,而他们每周七天七夜三班倒,起来就工作,实在累了就睡一会儿。1960年,这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在他们手中诞生。1969年,金怡濂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和总体组组长,主持了运算速度为350万次/秒的九○五乙机系统的研制。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双机并行处理方案,全机采用完整的校验、校正、复算系统,并在大型机中使用射极耦合逻辑电路,成为国内最先采用这种电路者之一。单位深处山沟,天气潮湿,工作条件很艰苦,不仅生活用品匮乏,而且由于“四人帮”大肆鼓吹“知识无用论”“不懂ABC也能造计算机”,广大知识分子在思想上非常压抑。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1976年,山沟发出地震警报,全体人员住进帐篷。为了防止机器受损,就在机房中用圆木、木板搭起保护架。人员分成四个班,实行三班倒,每天三个班24小时夜以继日地连续值班调试。大家将地震的危险置之度外,工作非常专注,甚至有几次地震时,机房里的同志都毫无察觉。1976年该机调试成功,开创了我国并行机研制的先河,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
勇攀高峰
1978年3月18日,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隆重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会上讲:“一个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热潮正在全国迅猛兴起。在我们面前展现了光明灿烂的前景。”这次大会所传达的信息,预示了一个科学技术的春天即将到来。金怡濂光荣地出席了这次大会,还捧回了三张奖状。可以说,金怡濂是最先感受到“科学春天”来临的科技工作者之一。那时,国家百废待兴,急需高性能计算机,不得已高价进口了一台大型计算机。但在购机同时,还必须花钱“聘请”两个“洋监工”。他们在大机房中隔出一间控制室,监视机器的使用,并规定“中方人员不得入内”。这件事深深刺痛了金怡濂的心,一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涌上心头: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只有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封锁,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巨型机,才能不受制于人。
提高计算机速度是计算机研制的永恒主题。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中国要搞巨型机!”这对计算机工作者是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在张效祥院士领导下,他们采用“群机”并行方案,于1986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标量亿次巨型机。此时,国际上32位微机芯片已经问世,金怡濂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大规模并行计算机的研制,速度达到每秒10亿次,1991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台大规模并行处理计算机。
20世纪90年代初期,“神威”机被批准立项。当时国际上正值向量巨型机遇到“工艺障碍”难以发展,大规模并行计算机已成为巨型机发展的主流。这个技术转型过程,是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金怡濂和他的同事们紧紧抓住机遇,跨过百亿次台阶,直接冲击千亿次以上计算机。金怡濂提出的以平面格栅网为基础的分布共享主存模式设计方案,经反复争论得以通过,机器被命名为“神威Ⅰ”。金怡濂也因此在花甲之年重披战袍,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国庆50周年前夕,“神威Ⅰ”通过测试,速度达到每秒3840亿次,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神威”人仅用了4年时间,就把我国巨型机速度从10亿次提高到3000亿次以上,大大超过了“摩尔定律”的速度,实现了我国巨型机的跨越式发展。鉴定委员会主任胡启恒院士在宣读完鉴定书后,激动地说:“同志们,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1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你们计算过1万年有多少秒吗?是3100亿秒!也就是说,1万年有多少秒,我们的‘神威’在1秒内就能做多少次浮点运算,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啊!几代中国人的梦想,通过你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江泽民同志兴致勃勃地视察了“神威Ⅰ”并欣然题词:“再接再厉,勇于创新,攀登世界计算机技术新高峰”。
随后,新一代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研制顺利启动,这就是“神威Ⅱ”巨型机,由深孚众望的金怡濂担任总设计师,继续执掌帅旗。金怡濂带领他的团队,向世界最先进水平发起了又一轮冲击。这次,他们的目标更明确,就是一定要在出机时达到世界第一。在“神威Ⅰ”的基础上,金怡濂院士提出了以超三维格栅网为基础的可扩展共享存储体系结构与消息传送机制相结合的总体创新构想。这次攻关,技术难度空前,研制工作多次受挫,印制大底板一直到最后一年才完成零缺陷的“金板”,随后又出现冷却水管堵塞、路由器件管脚断裂……他们不知经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多少次梦中惊醒,最终打破重重难关,迎来了胜利的曙光。2001年底,“神威Ⅱ”的各项关键技术均告突破,速度达到每秒13.1万亿次,其峰值运算速度和持续速度上均超过了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高性能计算机,机器体积大为缩小,功耗也较低。这是一个较全面的世界领先水平。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视察后十分高兴,江泽民现场题词:“与时俱进,再攀高峰”。在与科技人员座谈时,他提出,一定要攻克核心元器件——高速CPU芯片的技术关,希望中国的巨型机也能用上自己的CPU芯片。
提携英才
计算机是年轻的事业,发展十分迅速,也是年轻人的事业,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研制一代机器,造就一批人才”,始终是金怡濂倡导和践行的人才培养观。在组建“神威Ⅰ”研制队伍时,金怡濂院士起用的50个课题正副主管,平均年龄只有28岁,这在当时我国大型科研工程中是没有的。在“神威Ⅱ”研制时,他们再次打破常规,先后将8名30岁左右的业务骨干提拔为副总设计师。经过几代巨型机研制工作的锻炼,他们很快成长为我国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栋梁之才,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院士,许多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有的还获得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协“求是奖”等奖项。
金怡濂悉心指导和全力支持他们尽快成长。当他们晋升高职受名额限制时,他和评委们说:“我们这些主管,都是在国际领先科技领域拼搏的,评个高级职称,高吗?”当有的同志评院士受学历限制时,他在院士大会上说:“请为勤奋拼搏、做出突出贡献、自学成才的优秀科技人员开辟一条通往院士之路!”金怡濂说: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心是真诚的。有人说,金怡濂在人才培养的贡献上,不亚于研制一台“神威”机。
令金怡濂十分欣慰的是,这些年轻人不孚众望,2007年,他们出色完成了新一代巨型机,并将国产微处理器(CPU)成功应用于高性能计算机。2008年,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等领导同志分别亲临视察。胡锦涛同志特别称赞“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他指出:“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是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领域取得的一个新的重大成果,是坚持科技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胜利,标志着我国计算机研制水平继续位居世界前列。”现在,这些年轻人又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采取新一代国产CPU芯片,继续攀登计算机的新高峰。
“神威”精神
开弓没有回头箭。金怡濂的格言是,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这从刚任“神威Ⅰ”总师时,金怡濂放的“三把火”中可见端倪。
“第一把火”是减少管理层级,实行“扁平式管理”。打破以往沿袭的“四级管理模式”,实行总师组和课题组两级管理模式,从而把总师组的专家们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拉下来,直接站在一线科研人员面前,实施面对面的领导。“第二把火”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人才。在主管的选拔上不拘一格,按优秀者用的原则,不受年龄和资历限制。他们当中的尖子,后来成长为总设计师和副总设计师。“第三把火”是提高福利待遇,解除后顾之忧。争取一辆轿车,专供科技干部使用;多方奔走呼吁破格为业务骨干晋升技术职务。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烧“三把火”的同时,金怡濂也是研制一线的一面旗帜。有他坐镇指挥,大家心里觉得踏实;看到他的工作精神,大家不由自主地干劲倍增。年近七十的金怡濂工作起来,像年轻时一样有一股不要命的劲头。有一次,他正在医院作检查,接到一线告急电话。他做完检查连家都顾不得回,就立即赶往现场。
金怡濂给团队的同志们说:“世界上有幸搞过千万次机的人不过千把人,能干这样的事,大家应该感到幸运。”他向主管们说,知识分子是很讲情义无价的,在封建社会“士为知己者死”,难道我们还不能把科技干部团结起来,为我们的事业拼搏奋斗?
在金怡濂的带领和感召下,“神威”团队的数百名科研人员以夸父追日的勇气和执着,投入各项技术攻研。他们在机房立起倒计时牌,每天在工作中迎来新升的太阳。整个团队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周工作6天半,节假日基本不休息。他们情系事业、牺牲奉献的故事不胜枚举、感人至深。
金怡濂在各种场合都一再强调,“神威”机的研制成功,是整个团队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的结果。他说:我个人是做了一些牵头性的工作,但巨型机研制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它是一个团队集智攻关、团结战斗、拼搏奉献的结果。如果说“神威”研制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我们团队的“神威”精神,即:团结+求实+拼搏+奉献=成功。
30多年间,金怡濂带领的“神威”团队先后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二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最高褒奖
2003年2月28日,第三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金怡濂作为本届最高奖的唯一获得者,从国家主席江泽民手中接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证书。在会上,他代表全体受奖人员,激动地发表感言:“国运昌则科技兴,科技兴则国力强。科技工作者只有把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大有作为。”
在鲜花和荣誉面前,金怡濂始终保持着淡泊和谦虚的心态。在回答记者采访时,他把自己获奖的原因归结为三点:是党和国家的事业成就了自己,是母校的师长培育了自己,是“神威”这个英雄团队托举了自己。他说,感谢祖国和人民,科学家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是新中国诞生、改革开放和科教兴国,为他创造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感谢天津耀华中学和北京清华大学的师长,他们教给自己做人的原则,给了自己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求实、钻研、自强不息的精神。正是这些基础知识和精神支持着自己在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计算机领域攀登高峰。感谢团队的全体成员,是团队给了自己支持和协助,整个团队“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的“神威”精神是“神威”事业成功的基础。
如今,金怡濂已年过八旬,但他的身板依然很硬朗,他深邃的目光依然一如既往地关注着下一代巨型机的进展,关注着他年轻的战友们的成长,帮助和支持他们继续攀登世界计算机技术的新高峰。
【关闭窗口】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版权所有:雪缘园比分直播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京ICP备14021735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8133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雪缘园比分直播)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工程院位置图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