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91岁的我军科研战线的一代宗师,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黄翠芬与世长辞。九十一载沧桑磨砺,六十载忠诚奉献。如果说,黄翠芬的一生是本感人至深的巨著,那么,四次受邀登上天安门观礼台观看国庆大阅兵,则是最好的脚注。
1959年:第一枚军功章
1959年国庆大阅兵,是黄翠芬回国第9年、参军第5年,她戴着第一枚军功章前来观礼。
1948年,黄翠芬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细菌学,获硕士学位后继续从事研究工作。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后,她与丈夫冲破美国移民局的百般阻挠,登上了一艘开往祖国的货船,在海上漂泊56天后回到祖国。
1954年,黄翠芬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从抗美援朝战争的卫勤总结中,她看到气性坏疽是造成伤员截肢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亟待研究免疫措施,便选择了这个课题。经过4年努力,她与庄汉澜、王明道等人研制出产气荚膜菌疫苗,为过渡到生产工艺打下了坚实基础。她本人因此荣立三等功。
1984年:模范科技工作者
1984年国庆大阅兵,黄翠芬再次登上观礼台。这次,她因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科技工作者”而受邀。
文革期间,丈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发配到西北放羊;黄翠芬本人也因“海外关系复杂”受到审查,一家人从此天各一方……然而,同事们从未听到她一句怨言。儿女们不止一次问:“您后悔回国吗?”她总是坚定地回答:“不!”
1982年,一位比利时生物化学家到黄翠芬的实验室参观。看到眼前的一切,他惊呆了:所谓的“实验室”,是一座破旧的小楼,恒温室设在楼梯底下的狭小空间,隔热层用的竟然是一道道棉帘。“想不到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能在如此简陋的实验室开展!”这位国际同行感叹道。
1999年:五个科技进步一等奖
走上“世纪大阅兵”的观礼台,78岁的黄翠芬献给祖国的礼物是沉甸甸的——两个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三个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要不是“老太太”眼光敏锐,确定好方向和选题,团队哪有今天的累累硕果?因此,无论黄翠芬署名与否,科研团队都习惯把她的功劳摆在前面。但这话“老太太”不爱听:“主要工作是你们做的,不应该扯到我的身上。”
2009年:年富力强的科研团队
这次大阅兵,卫生勤务车首次出现在受阅队伍中。它“满载”着全军卫生战线献给祖国的生日礼物,其中也包括黄翠芬的一份。
88岁了,她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没日没夜地搞科研,但她觉得自己的事业从未像现在这样兴旺——在她身后,活跃着一支支年富力强的科研团队,其中有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院士候选人……
近年来,黄翠芬通过自己在国内外的关系,介绍了几十位学生出国学习、开阔视野,而后又创造条件,吸引他们回国建功立业。如今,这些年轻人都已成长为生物技术方面的科研骨干。
“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在给母亲的挽联中,长子周哈阳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