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扎根西北65年的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葛宝丰
黄土高坡上,挺立着一棵根脉密实、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古丝绸路上的‘医学大树’”——世界骨科医学界这样评价他。
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他却爱得如此深沉:扎根大西北65年,创造中国骨科10多个第一,把自己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全部奉献给了西部军民。
他叫葛宝丰,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专家组名誉组长,今年已是93岁高龄。
自主创新57项重大医学成果,填补国内外骨科10项空白——
“都说孔雀东南飞,可我的根在大西北”
龙年春节,解放军总医院的卢世璧院士,又准时给葛宝丰打来了拜年电话。
整整30多年了,卢世璧一直对葛老保持着由衷的敬重。
那年,解放军总医院在全军遴选骨科主任,千挑万选相中了葛宝丰。揣着一纸调令,他来到了解放军总医院,东转转,西看看,第三天他却拎着背包要回去。
“这里有一流的医疗研究平台,容易出成果,想来的人很多,你放弃太可惜了。”
“都说孔雀东南飞,可我的根在大西北。”
尽管领导再三挽留,可葛宝丰去意已决:“这儿人才多,少我一个不算啥。”
临别,他推荐年轻有为的卢世璧作为自己的接替者。
年少时,葛宝丰胸怀“医学救国”的理想,一路辗转求学,来到黄河之滨兰州。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北骨科医学还是一片荒野,他成了一名拓荒者。从此,他跋涉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歇——
在兰州总医院建立西北地区第一个骨科专科,并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军首个骨科专科中心;
带队深入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甘南藏区,调研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找到了预防和治疗该病的独特方法,使大骨节病基本绝迹;
先后编着《实用骨科学》《创伤外科学》《矫形外科学》等8本专著,成为中国骨医学的教科书。
“医生一刀子,关系到病人一辈子。”临床医疗中,葛宝丰视人如己,以仁爱之心守护生命高地。医院院长尹强说:“老爷子一生为17万余人诊病治疗,从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和纠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纪录。”
翻开葛老的人生履历,他自主创新57项重大医学成果,填补国内外骨科10项空白。他开创的一个又一个中国骨科医学的纪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在我国首先开展带血循环骨移植,成功修复下颌骨大段战伤骨缺损;分别成功接活冷缺血54小时的断掌和热缺血59小时的断指,打破国际断肢再植缺血时间最长36小时的纪录,成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最重要的60项医学成果之一;实现亚洲骨科领域第一例十指断指再植成功……
1998年,葛宝丰以在中国骨科四肢、脊柱、骨盆骨折、内外固定促进骨融合、修复骨缺损等方面的卓越贡献,当选为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
星耀神州,慕名者纷至沓来。
一个南方大城市盖好豪华别墅请他过去,并许以百万年薪,葛宝丰摇头婉拒。家乡河北乐亭县把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宝丰街”,请他归根故里,他赋诗以明心志:“我年逾八十,蹒跚意呆痴,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
“我是大西北的儿子,我要为这里纯朴的人们多做些事”,葛宝丰一诺如山,他做到了。
为了一个农民的健康,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重大医学成果——
“不管多么诱人的功名,和生命比都是微小的”
有人说,这是一声叹息。葛宝丰认为,这是一次很寻常的选择。
甘肃一位农民在意外爆炸中大腿受重伤,股动脉断裂,缺失达14厘米,下肢循环断绝,眼看这条腿保不住了。
望着这位昏迷不醒的农民兄弟,葛宝丰心里发颤:一个农民,拖儿带女一大家子,不能没有这条腿啊!
情急之下,葛宝丰猛然想起酒精瓶里有一段泡了快半年的三叉形血管。“就用它试试。”他大胆用这段血管连接了这位农民断裂的股动脉。
奇迹出现了,这条血管接活了!病人的伤腿恢复了正常行走功能。
这可是世界上第一例10厘米以上同种异体血管接活的病例,论文若是发表,将成为震惊世界骨科医学界的重大成果。
葛宝丰立即收集资料,建立专项档案。几年之后,课题离成功还差最后一步:需要对接活的血管进行一次动脉穿刺,提取相关数据。
朴实的农民二话没说,满口答应。可葛宝丰这时却犹豫了:这种穿刺虽然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并不高,可一旦发生,就会将这位农民推进残疾人的行列。
有人劝葛宝丰:病人已同意了,这机会错过了太可惜。葛宝丰却说:“搞科研是为了治病救人。不管多么诱人的功名,和生命比都是微小的。”
后来,无论何人何时提及此事,葛老的回答都是3个字:“不后悔!”
对此,兰州总医院政委张柯平感慨地说,葛老的举动真让人敬佩不已。
1997年,葛宝丰把目光瞄准了一项全军重大攻关课题——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不顾年事已高,他带领研究小组上高原、登雪山,分别对驻海拔500米、1500米和3000米部队官兵的骨密度值和骨代谢值进行检测,跟踪研究紧急进驻高原地区部队官兵体内骨吸收指标的变化等情况。
2000年,这项处于国内最前沿的研究出现重大进展。这时,课题组不少同志沉不住气了,鼓动葛老赶紧发表论文,抢占先机。
葛宝丰却不为所动,他说:“我们要做真学问,不能急功近利,干不负责任的事。”
直到7年之后,葛宝丰才将“西北高寒高原地区军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公之于众,该成果当年被评为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都说美玉尚有瑕,良医应无憾。葛宝丰一生医人无数,获奖众多。可成功的案例他从来不谈,却对一生稍欠完美的4例手术念念不忘,他在日记中写道:“为此二三事,郁郁数十年。一上我心头,彻夜不入眠。”
他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大仁大爱的医者。
年届九旬仍然到基层一线调研预防训练伤——
“活到老,学到老,为兵服务干到老”
“这个‘爷爷级’军医是谁啊?在装甲车上钻进钻出,真让人担心。”
“可不是,听说还是名院士呢!”
2008年,某装甲旅装备了新型装甲战车。训练中,不少战士出现腰腿疼。旅领导十分焦急,把求援电话打到了兰州总医院。
“活到老,学到老,为兵服务干到老。我去!”葛老不听院领导劝阻,带人就来到了部队。
烈日下,葛老观战士训练,钻车辆察看,终于探清官兵训练伤的发病原因:战车的驾驶坐椅设计存在缺陷,训练强度过大。他在现场自编了一套防止训练伤的保健操,一招一式为战士做示范……
从医一甲子,军旅情最浓。葛宝丰始终想的是官兵健康,目光瞄准的是战场。
过去,骑兵在战斗训练中多有骨折发生,他潜心探究,破解了骑兵“落马骨折”的发生原因,并摸索出一套防护办法;战场转运伤员,骨折部位不易固定,经常造成二次伤害,他创制出简易实用的弹簧螺旋牵引架,一举解决了这一战场救护难题。据统计,他在战场救护方面的研究成果多达27项。
只要涉及战斗力,无论多难,葛宝丰都会知难而进,不成功不罢休。
粉碎性骨折碎片的复位和固定是一项困扰世界临床医学百年之久的难题,也是战场上军人受伤致残的重要原因。国内外传统的单钢板、接骨板对三度以上的粉碎性骨折,都束手无策。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葛宝丰就开始了研究攻关。试验,失败;再试验,再失败……从材料的选择到结构的变化,他一次次试验,又一次次失败。
可葛宝丰从未气馁。经过对单钢板的反复改进,终于,一个令世界骨科医学界注目的精巧设计诞生了。他独创的梯形加压接骨板,能使骨折碎片紧密地环绕在半笼状钢板里,从而达到解剖学复位,有效避免股骨缩短、肌肉萎缩、关节功能丧失等病症。
岁月沧桑,从青壮之年到满头华发,葛老的这项研究一直持续了42年。1998年,科技部评出52项科技奖,该项成果成为唯一一个医疗发明奖。
如今,这一成果已经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国的医疗实践中,使无数患者摆脱了截肢的命运。而在未来战场上,它对军事救护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桃李满园,大西北崛起中国骨科人才方阵——
“科学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的事业,最盼望年轻人超过我”
苦等15年,一个难得的手术机会终于盼来了!
葛宝丰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淋巴管再生研究,掌握了实施淋巴手术的理论依据,引起业内轰动。只需要一个手术实例,这项国家级科研创新就能画上圆满句号。
可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病例非常稀少。一等15年,一位中年妇女因乳腺癌手术后淋巴管回流阻塞,发生水肿,需要进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手术。葛宝丰知道,完成这个手术,我国淋巴管显微外科的技术空白就可填补。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葛宝丰却把这个机会让给了青年医生刘兴炎:“科学不是一个人、一代人的事业,最盼望年轻人超过我。你大胆去做。”
那一年,葛宝丰61岁,刘兴炎27岁。如今,刘兴炎已经成长为“全军科技重大贡献奖”和“全国首届百名优秀医生奖”的获得者。
弯腰为桥、挺立为梯,人们说,能遇上葛老这样的良师,是一个人一辈子的幸运。可他却说:“干事业最糟糕的莫过于后继无人。对青年人来说,给他们成功的机会比什么都重要。”
一次,全军骨科学术交流会在兰州举行。葛宝丰把8个具有学术价值的课题全部分给科里的年轻同志,帮他们出思路、改论文,亲手把他们送上令人羡慕的讲台。而他自己却静静地坐在台下,陶醉地看着学生。
1982年,葛宝丰主动申请提前退到二线。医院领导挽留他,他诚恳地说:“让年轻人挑大梁,成长会更快。”从此,每天下了手术台,忙完紧急临床任务,他就钻进实验室,给学生们既当师傅又当助手。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葛宝丰以自己的师品人格,吸引了一批批青年才俊来到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一颗又一颗骨科新星,被葛宝丰发现、托举。
人们惊叹,偏僻西北竟然崛起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中国骨科人才方阵!
当年,葛宝丰艰难起步时,骨科连间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而今,兰州总医院骨科已发展壮大为拥有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全军骨科研究所的强大科研团队,成为全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葛宝丰的600多名军地学生中,已有40多人成为全国全军大医院的院长或骨科掌门人。
葛宝丰现为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他住的房子又旧又小,医院准备给他盖新房。工人正要砍掉一棵雪松打地基时,他透过窗户看到了,急忙让工人刀下留树。葛老找到院领导说:“西北长棵树不容易,我不住新房子。”
今年2月8日,龙年第一场瑞雪在兰州飘落。凝望着家门前那棵苍翠的雪松,葛老面露微笑,目光恬淡……
短评
一生为人民服务的赞歌
“吐丝丝绸路,直到丝尽时。”扎根西北65载,葛宝丰自觉把对党、祖国和军队的无限忠诚,全部融入发展医学事业和服务广大军民之中,年过九旬仍奋斗不息,奉献不止。他的感人事迹,充分彰显了当代革命军人的崇高价值追求,生动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情怀。
苍茫大西北,高原毗连,沟壑纵横,环境艰苦。作为一名人民军医,葛宝丰心系西北各族人民健康,60余载奋斗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葛宝丰始终把病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不论患者贫与富,不管手术难与易,他总是竭尽全力,不图回报。在患者心中,他是“值得托付生命的人”和“百年良医”。
我们要像葛宝丰那样,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把无私奉献、淡泊名利作为坚定的政治要求和精神操守,把真心服务人民作为一生的崇高追求,永远牢记我军宗旨,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唱响为人民服务的赞歌,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