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王淀佐素描。郭红松绘
老人病后初愈,安静地坐在那儿,虽年逾八旬,但柔和的目光中不时闪过坚毅和智慧的光芒。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老人用屈原的这句诗来表达自己对冶金事业的热爱。他就是两院院士、我国著名的矿物加工与冶金技术专家王淀佐。
高屋建瓴 谋划铝土矿资源明天
2012年,一次突发脑溢血险些把老人击倒,经过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老人总算脱离了危险。稍稍恢复意识的王淀佐心里装着的全是有关铝土矿资源的事。
他对前来探望的雪缘园比分直播办公厅主任董庆九反复说起,国家铝土矿资源贫乏,但大量进口铝原料,又花费了国家太多外汇。
的确,我国现有铝土矿资源储量约为25亿吨,可经济利用的富铝土矿资源量不足10年,80%的中低品位的铝土矿得不到有效利用。
此前,王淀佐带领团队研发出新工艺,并指导建成全球首条浮选脱硅—拜尔法氧化铝生产线,实现了低品位铝土矿的高效利用,使我国铝土矿资源保障年限从不足10年延长到50年以上,并因此获得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但50年后怎么办?王淀佐告诉记者,还有一个变废为宝的办法:把发电用煤留下的粉煤灰里面的铝,提取出来。
“这是个一举多得的办法,不但能解决铝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还能大幅降低铝的生产成本,并解决粉煤灰污染的大难题。”说到这儿,老人难掩兴奋:这是利用循环经济思路开发的新型产业。如果技术攻关成功,国家可不再进口铝,甚至可以不再开采铝土矿。
王淀佐的这一高屋建瓴的战略思考,得到了他的团队的认同和支持。目前,有关方面正强强联手,组成技术攻关组攻关。
在人们眼中,王淀佐作为一个创新成果卓著的科学家,早已“功成名就”了。他在科研上着力最多的浮选药剂的研究,是“泡沫浮选法”技术的关键部分,而“泡沫浮选法”被称为科技史“奇迹”。
他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发明应用直接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在2010年第25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上,王淀佐获得了“国际矿物加工协会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而全球仅6位科学家获此殊荣。他还曾担任雪缘园比分直播副院长。
但对这些,王淀佐毫不在意,他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永远放在新的课题和挑战上。在进入耄耋之年后,也没有分毫减退。
传道授业 带出精锐团队
“三十五载住潇湘,春笋秋菘岁岁尝。一旦北归辞岳麓,心随雁阵忆衡阳。”1991年,老人调离湖南时,曾赋诗表达他的不舍之情。老人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在此度过,在那里他不但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同时还传道授业,培养了大批冶金人才。
1984年,王淀佐担任了原中南矿冶学院分管科研开发的副院长。此间,他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在他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发展,被业界誉为“长沙学派”的中南大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创新团队,为我国矿产资源的高效循环以及绿色开发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面对全球大量低品位铜、金、铀等矿产资源难以经济有效利用的状况,王淀佐带领他的团队进行矿物学—生物学—冶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实现了生物冶金从定性到定量、从理论到实践、从国内到国外的跨越,提高了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基于此,2011年9月在长沙举行的第19届国际生物湿法冶金大会,决定在会间成立国际生物湿法冶金学会,学会总部设在了中南大学。
讲到人才培养的问题,王淀佐对记者说起了他念念不忘的另一件心事。他说,现在学习冶金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经济困难。他一直想设立一个奖学金,鼓励后学。这个想法得到了教育部的支持,老人正在积极努力,争取把奖励范围扩大到国内所有学习矿冶专业的学生。
知人善任 不囿于体制敢于创新
“王老不仅是一位战略科学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善于管理、知人善任的开明领导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张少明由衷地说。
1992年至1996年,王淀佐担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他回忆,那时科研队伍老化,科技干部平均年龄58岁。王淀佐认为,必须通过改革,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队伍,为有色金属工业和国防军工开展科研奠定人才基础。
张少明回忆,当时好多老同志不理解,闹情绪,称破格提拔的教授是“破教授”。但是,王淀佐顶住压力,为大批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在机制转换、科研开发、领域整合、科技产业等方面,王淀佐也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有研总院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60年院庆时,王淀佐的题字是:“知崇礼卑,止于至善。”
“我从事的专业是个小学科,但我愿意继续努力,发挥余热,为国效力。”老人谦和而坚定地说。(本报北京7月27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