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时间:2013-08-30
来自中国科协网站消息,8月16日,中国科协副主席、湖南省科协主席、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黄伯云接受了专访,针对“科技工作者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的使命是什么?提高创新能力的着力点在哪里?”这两个问题,为我们做了解答。
“我们从事科研工作,最重要的不是获得一个什么奖,而是要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满足国家的重大需求,服务于社会经济。这就是科技工作者的使命,是强大的创新动力。”黄伯云说,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集中力量开展攻关,这就要求我们科技工作者积极投入。欧洲“空客”通过集中跨国的科技力量,实现了与美国“波音”的并驾齐驱。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实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极大推进了空间技术的进步,催生了一批航空航天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曾执掌中南大学十载的黄伯云院士,对高校的重大作用有着特别的认识。他说:“国家的需求是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的使命。国家的重大问题不去解决,国家的重大需求不去满足,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就失去了大学存在的意义,就没有承担起国家赋予大学的责任。”
黄伯云领衔攻关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解决了国家急需的高性能航空制动用材,为我国航空航天战略安全提供了保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该项目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研究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就是因为我们面临着国家的一个重大需求:我们有很多飞机,但是我们自己拿不出刹车材料来,都必须进口,受制于人。在开始做这个研究的时候,很多同志认为不应该选择,因为它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决定要做,因为这是国家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攻下这个难题。所以,我们在最难的时候,硬是咬咬牙顶住了,历经20年才有最后的成功。目前,我们正在建设一个航空工业园,这是一个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航空机轮与刹车系统世界制造基地。这就是我们做的科学研究,要满足国家的需要,造福人民大众,服务于新兴产业。”黄伯云说。
如何提高创新能力?黄伯云说出了他的思考。“核心技术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也是国家最难得到却又最需要的。核心技术用钱买不来,有的甚至连样品都不让看,只能靠自己创新。如果科技人员都绕开走,国家就会处于被动。现在,我们国家在很多方面都‘做大’了,但是我们更需要的是‘做强’。我国科技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我们自主创新最要给力的地方。”
“好成果一定是能用的成果。科技工作者还要付出更辛勤的努力,把实验室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黄伯云提出,高校还应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与经济结合,不断提升高校创新能力,不断推动产学研结合,让更多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