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余建斌 时间:2014-08-05
人物简介:王小谟,男,1938年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委员会副主任,雪缘园比分直播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为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预警机精神的标志性代表人物。
不是第一次采访王小谟,也不是第一次握着他的手,这双手总是温暖而柔软。正是这双血肉之手,带头锤炼出钢铁雄鹰一般的中国预警机——一个可以和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相媲美的重大工程,但因为是国之重器需要保密,此前无人知晓。
他又略略皱眉有点为难地笑:“故事都被你们‘挖’完了,还能讲什么呢?”自从拿到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后,媒体早已对他“狂轰滥炸”,跟老伴出门遛弯也被许多人“围观”。最近一次坐火车,有一帮军事迷瞬间就把他认了出来,居然“假扮”记者开始一板一眼地提问,他也有问必答。后来,这些军事迷们说破自己不是记者,他也不生气。
对于自己钟爱的预警机和雷达,对于那些年为了给国家争口气而一起奋斗甚至生死患难的“战友”们,王小谟很愿意说。如同当年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他,看到国产预警机作为领头雁带着机群掠过天空,从来不掉泪的他,也终于忍不住在那一刻流下了泪水。
如果不去搞雷达,王小谟今天兴许就是一位唱青衣花旦的京剧名角。这不是胡诌的,高中时一块业余唱京剧拿大奖的同学里,有几位真的已是著名京剧演员。大学时王小谟当团长的学生京剧团里,也走出了几位名角。当然,假若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中国预警机之父”。
中国国产预警机,有个外号叫“争气机”——原本和别国开展合作,但因第三国阻挠导致对方单方面毁约,最后中国人决定自己干了。
“你要问我搞预警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我觉得还是‘争口气’这个口号。那时候非常非常受刺激,我们把这个口号放得很大,挂在试验场,每天都能看到。”王小谟说,预警机精神里,“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头一个就是自力更生。
争口气,自己干,也不是盲目和莽撞,王小谟回忆,那时确实通过之前的合作学到了一些东西,加上自己的几十年积累,中国人搞预警机不仅仅停留在口号。
不过,当时对预警机怎么搞的各种争论十分激烈,自主研制并不是其中最响的声音。为此,王小谟找拍板此事的负责人汇报了不下几十次,拿出摞成半米高的电脑软盘、几万张图纸,拼命地去说服。
“不管是当时说服决策者,还是后来搞预警机,其实成功往往是再坚持一下。特别是最难的时候,如果你认为正确,不要丧失信心。”不过,王小谟还是立下了军令状——如果干不出来,愿意承担任何责任。
从此,一支国产预警机研制团队,开始了长达5年的“711”工作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5年里,没有过一个春节。与之相伴的,还有试验中飞机上90多分贝的噪音和不可预料的飞行风险。有一次飞机失速,从高空一直掉到3000米高度才稳住,当时机上有的试验人员耳膜就被急速变化的压力给击穿了。
“搞科学、搞雷达、搞预警机,为什么要搞?是个人兴趣还是想升官发财?都不是。我们这代人,有一个信念根深蒂固,就是怎么报效国家。”王小谟说。
当年从大城市随研究所搬到贵州的山沟沟,一待就是19年,还要潜心搞出先进的雷达来,大概也是因为他有这种信念。
预警机被誉为“空中帅府”,是战场上的空中指挥所。王小谟自称从来不是帅才,只是将才——给一个目标就去攻城夺寨。或许是因为身先士卒这一点,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个冲锋的将军,而在他手底下,也出了不少将才乃至帅才。他一向把人才当头等大事,在当年搬迁到三线的最困难时期,就敢咬咬牙拿出当时堪称巨资的40万元,从中国科技大学“买”了7个人回来。“现在看这7个人,都很有出息。”国产预警机总设计师陆军就是其中一位。
王小谟的博士生曹晨不到30岁,就当上系统副总设计师。“自己都没想到,王老师的魄力会这么大。按照他的总结,‘不是不管,不能全管。’因为他心里有底,能够准确预见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预案。”
对人才有信心,敢于给他们重任并再推一把。正是因为王小谟的信任与放手,由他培养的年轻人进步都很快。
用现在的流行词汇说,76岁的王小谟有点“潮”:他很早就把电脑玩得很溜,喜欢网购。身上穿的短袖,就是刚刚从网上花40块钱买的。其实,这也是他的个性使然。除了擅唱京剧、会拉京胡,他在上世纪50年代念中学时就喜欢开摩托车,还加入了一个摩托车队。
大学时担任学生京剧团团长的经历对他影响不小。舞台演出,往往是后台乱成一锅粥,前面是有条有理的一出戏。王小谟说,那时候灯光、美术、舞台道具等,都需要团长来协调。包括找学生演员,也都从来不能强迫要求而是邀请和说服。“这些都对锻炼组织能力有好处,让我养成了‘备几手’的习惯,也明白,要靠大家理解来做好事情。”
曹晨记得,2006年,他去医院探望因车祸住院的王小谟,意外听说老师又被检查出了淋巴癌。曹晨在病房外犹豫了半天,不知如何安慰老师。这时,病房里传出胡琴声。他推门进去,发现王小谟正拉着京胡,一脸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