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记者:林苗苗 时间:2014-09-30 17:58
“尽管王选院士已经离开我们8年,但他的精神传承在每一个科研人员的血液里,激励着我们不断研究、创新,做国家最需要的技术。”北大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告诉记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前夕,记者走进了王选院士创建的北大方正集团,处处能感到王选院士的精神传承。“只要我们还读书看报,就不应该忘记王选。”魏新如是说。
今年是“748工程”40周年。1974年8月,中国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起设立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简称“748工程”。其中的精密中文编辑排版系统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的一场技术革命。王选院士主持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汉字印刷术“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他被称为“当代毕升”。
魏新说,激光照排技术让汉字进入了电脑,如果当时没有王选发明的激光照排技术,中国的汉字可能就会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成为一种古董、一种特殊的古文。2006年,王选院士病逝。但他当年研发的激光照排系统不仅依然深刻影响着中文出版业,也为互联网上中文世界奠基。
除了技术遗产,王选精神也成为他留给北大、留给北大方正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激励着科研工作者在中国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就在王选院士病逝的同一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新任院长王杉找到方正。当时,北大人民医院院内各个部门信息不连通,诊疗效率很低。一开始,北大人民医院照搬了国外的医疗信息化系统。然而,由于国外系统“水土不服”、使用不便,给病人开药时要在电脑上输入代码,不能用拼音或者汉字模糊搜索,医生要背很多代码,几乎所有医生都抗拒使用。怎么办?还是要靠自主的基础性创新。方正的北大人民医院医疗信息化团队和医院的专家做出了一整套术语字典,让计算机识别病种等技术成为可能。
2011年,北大人民医院日门诊效率与2006年相比,提高了100%,院内信息高效联通,管理运营走上了科学化、专业化道路,医院也扭亏为盈。到2014年,北大人民医院成为亚洲第二家、也是中国首家通过HIMSS-7级的医院,达到了国际上医院信息化的最高水平,日均门诊量从2011年的6000人增至1万人,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要,缓解了“就医难”。
目前方正IT已成为国内领先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北大方正信息产业集团首席执行官刘欲晓说,很多人看病时都会碰到一个问题,以前在A医院的检查结果,由于信息不连通,拿到B医院后被要求重新查。这一问题在区域医疗的状态下将被解决。在苏州工业园区,方正区域卫生医疗系统连接了当地45家医院和240家卫生站,使这些医院和卫生站之间的所有的信息互联互通,让病人更加省钱省时。
构建智慧医疗、研发数字化阅读时代中国的Adobe、自主研发半导体新材料氮化镓……在方正集团,记者看到在巨幅的方正LOGO之下,有8个小字:世界在变,创新不变。
魏新说:“赚钱的产业不是首选,技术创新才是方正的基因,方正有选择地只进入有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领域。这是王选院士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